对孩子造成的暴力伤害怎样去治愈呢?如何跟孩子沟通?
2023
十二月
19
【家庭课堂II】|第九讲:父母留给孩子的身体记忆
主内的弟兄姊妹们,主内平安!
今天想和大家探索的是:父母留给孩子的身体记忆。
身体暴力是一种普遍的虐待。
我也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挨打的经验,原因是传统文化使我们相信“不打不成器”,打小孩才能使他们学会尊敬及服从父母。暴力行为为个人心灵及意志带来极大的束缚。 惯于体罚的父母常有以下的特征:自我价值感极低、对他人的感受不敏感、自己也曾受虐、童年缺乏亲情;对于爱和安适的需要未获满足,却又否定自己有问题,不承认童年会造成不良影响,也自觉没有能寻求忠告的对象;对孩子充满不却实际的期望、盼望孩子来满足他,当孩子做不到时,即视之为拒绝或忤逆而感到挫折愤怒,把孩子当成大人看待。
研究指出,亲生母亲虐待孩子的比例比父亲多出5%。 在病态家庭里,身体虐待是家常便饭,包括使用皮带、扫帚痛打孩子;虐待方式包含打耳光、扯头发、脚踢、捏拧以及威胁要将其抛弃或将之关进黑房子。其他孩子被迫目睹父母的暴行,也何尝不是承受家庭暴力的形态之一? 虐待妻子也常见于暴力家庭中。孩子目睹母亲被虐待时,所受的心理创伤不亚于自己亲身受虐,目睹暴力的小孩同样是暴力的牺牲者。
父母为什么会打孩子?
多数的父母都会不时的产生想要打孩子的冲动,尤其是在孩子不停地哭泣、烦扰父母甚至挑战父母权威的时候,这种冲动便会异常强烈。有时候,与其说这种感觉是孩子的行为所致,倒不如说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疲惫、压力、焦虑或不快。多数人能够成功地克制打孩子的冲动,不幸的是,也有不少人无法如此自制。
首先,他们都极度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,只要有负面情绪需要发泄,他们就会选择对孩子动粗。
其次,对孩子实施身体伤害的父母往往自己就生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,他们成年后的大部分虐童行为正是他们童年体验和感悟的重演。
他们的角色榜样就是曾虐待自己的父母,而暴力就是他们学会的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(尤其是愤怒)的唯一手段。 许多虐待孩子的家长是带着严重的情感缺陷和需求不满步入成年的,在情感层面上他们还只是孩子。他们会将子女视为自己父母的替代品,并在他们身上寻求父母从救未给予自己的情感满足。当子女无法满足这种情感需求时,他们就会被激怒,进而将怒火以的形式发泄到子女身上。在那一刻,孩子更像是父母的替代品,因为施虐者真正的愤怒对象正是他们的父母。
身体暴力的后果是什么? 受虐者和暴力行为难以割舍,由于自尊严重受损,自我概念被贬低,越发认为自己不具备有选择的权利,因此和暴力也越来越难以分离。
我们上面讲了,通常虐待子女身体的父母自己也曾受虐待。
有一个女孩在目睹母亲被父亲迫害之后,相信自己也终将无法逃过被虐待的命运,而会像她的母亲一样,难以逃离男人的掌握。 受过虐待的母亲所生养的儿子,可能会成为母亲压抑愤怒的牺牲者,并且成为她的出气筒。如果他目睹父亲的暴力行为,长大后他会相信男人就是比女人优越,并且认定男人才是一家之主。男孩通常比女孩更认同暴力,在目睹暴力后也成为一个暴力主义者,认同施暴是克服无助及无力感的一种方式。
认同施暴者的人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,并因此也成为一名施暴者。这样的认同可以让他觉得安全而能生存下去,每一个施暴者都曾是一名受害者,虐待太太及孩子的人一度也极端无助。 身体虐待是性虐待以外最能羞辱孩子的做法。它经常公开实施,左邻右舍、兄弟姊妹及陌生人都看得见。那种羞辱的感觉,如同在毫无准备下被要求脱光衣服一样,有的孩子就是被父母公然命令脱下裤子打屁股。 这种羞辱也造成伤害性的副作用,包括减低个人脱离困境的斗志、认为自己完全无法掌握命运,因此剥削个人学习去化解困难的能力,也缩小了抉择的范围。个人意志因而变得软弱无力,对于所拥有的选择机会浑然不知,慢性的忧郁病则可能由此产生。
不少人的童年是在咬紧嘴唇、强忍呼叫的痛苦当中度过的,长大后,这类经验是我们不想再去碰触和回顾的。然而倘若我们身上曾发生过类似事件,我们就是帮助自己从受伤中康复,面对事实、“发现事实”常是处理虐待经历的第一步。我们在受到侵犯时的第一个反应通常是害怕,怕自己会死去,紧接着被亲人背叛的痛心,最后的反应是愤怒、羞愧和发现自己孤立无援而无助。由于痛苦过巨,个人会变得麻木冷漠。
在此浑浑噩噩的麻木状态中,最易养成强迫性、上瘾的行为。 你认识身体暴力吗?你也会视之为正常无所谓吗?你是否认为父母有权力这么做?或觉得是自己不够好,活该承受这些?让我们开始正视这些问题,好吗?